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登录或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的足迹 房产交易税计算 房贷计算 均价计算 高级搜索 楼盘大数据 萍乡社区分布
归巢网 主页 归巢文化 查看内容

萍乡傩。神秘的萍乡傩,

2012-2-28 02:58| 发布者: 归巢资讯| 查看: 2929| 评论: 0|原作者: 童峰

摘要: 萍乡傩。神秘的萍乡傩,走出神秘的萍乡傩(图)  12兽神图腾面具暗藏玄机 铜面具的传说并非没有根据 萍傩起源迷雾重重   “萍乡傩文化三宝俱全,全国少有”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傩学研究会顾问薛若林 ...
萍乡傩。神秘的萍乡傩,走出神秘的萍乡傩(图)  12兽神图腾面具暗藏玄机 铜面具的传说并非没有根据 萍傩起源迷雾重重
  “萍乡傩文化三宝俱全,全国少有”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傩学研究会顾问薛若林你们为挖掘抢救古文化做了一件好事”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
  “看到萍乡的傩文化,好像小孩子第一次看到月亮一样新奇” ———法国全国艺术委员会主任吉莱姆
  “中国的傩文化天外有天,这天外就是萍乡” ———法国部安博物馆馆长班文干·斯巴诺
  “萍乡傩文化遗存之多,足以办成一个中国乃至世界傩文化博物馆” ———台湾文化发展中心董事长张佩芬
  傩(nuo),与中国原始巫术相关,是一种传承数千年“迎神赛会,驱鬼逐疫”的宗教艺术,因此在厚重和“不朽”中浮现着种种神秘。10月初,萍乡市上栗县赤山石洞口傩庙内的12尊古老的木质兽面图腾傩面具,立刻使萍乡傩再度成为热点。那么,蒙尘的萍乡傩究竟向现代人暗示着什么呢?
  12兽神面具的秘密
  12月初的清晨,一层薄雾笼罩着萍乡上栗县赤山石洞口。四面环山中,也许是记者一行不速之客,引来山村中此起彼伏的狗吠。在这里,12尊不朽的兽面图腾傩面具蒙尘了上千年。
  被村民珍藏的12尊精雕细琢的木质图腾面具或剑眉刀须,或龙眼虎鼻,或狮嘴狼耳,虽然狰狞可怖,却带着十足憨态。在它们的额上,各刻有光芒四射的“明珠”,一张血盆大口能张能合。如此怪异的傩面具都隐藏着什么样的文化密码呢?
  20世纪40年代,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中出土了珍贵的先秦帛书,全书四周用朱、绛、青三色绘有12兽神的图像和解说词。巧得很在山东武粱祠所保留的画像石上,也出现了有关12神兽的图形。此次萍乡市文物专家在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萍乡12兽神傩面具,与子弹库楚墓、武粱祠内12兽神是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省博物馆专家黄先生在欣喜中感叹道,迄今为止,从全国两处发现的12兽神图像来看,萍乡新发现的12兽神木质傩面具,是中国唯一发现最早的傩面具。
  破解12兽神傩面具,其实就是破解古代人类的秘密之一。醉心研究萍乡傩20多年的老专家危远辉取出《后汉书·礼仪志》说,上面说了傩是为了逐疫,还说了黄金四目、蒙着熊皮的方相氏(古代宫廷里主持傩祭的官吏),再有就是令研究者精神振奋的“12兽有衣毛角”。
  这些令人恐惧的“有衣毛角”奇虫猛兽缘何被古人吸纳到傩文化中来呢?危远辉说,人类崇拜动物,古人在与意识中的鬼疫作殊死搏斗时,为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于是综合那些凶猛动物的形象,雕琢成12兽神面具。这12兽神各有专名,如甲作、雄伯等。它们对付各种鬼疫时不是擒拿降服,而是一律吞吃。所以古人在傩祭活动中,司傩者都要高喊:“甲作食歹凶……”
  萍乡傩的流变之谜
  对傩颇有研究的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张允建说,傩舞古拙而且粗犷豪放,因保留着原生形态而被称为戏剧舞蹈“活化石”,或者是“活态文物”。
  “傩风流俗染上栗,萍乡三宝第一园”。这是1996年6月,中国傩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盛赞萍乡傩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
  萍乡傩之所以被傩研界称为中国傩文化的宝库,除了它源远流长外,也是因为它具备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傩庙、傩面具和傩舞这三大宝。这三大宝中的傩庙数量多、规模大,可称为全国之冠。而古傩面具的遗存可堪称中国之最。在萍乡,记者了解到,萍乡傩阵容庞大,一堂傩最多时竟有126个面具。那么,流传至今的萍乡傩面对数千年的多元历史文化冲击,是否玉瓦俱全呢?
  3000年前的周代,宫廷隆重举行“国傩”,为壮军威,全国上下吼声震天。但在民间,《梦梁录》中记载:“禁中除夜呈大傩,并系皇城司诸班直,戴面具,著绣画杂色衣裳……以乐所伶工装将军、符使、判官……”但这里记载傩神的内容,已经与《后汉书·礼仪志》中有所不同。
  宋以前,傩祭只是在岁终大腊或者除夕之夜举行,宋朝开始,改为一年三次。那么,绵延了数千年的傩在历史长河中到底出现了何种文化流变呢?
  危远辉说,由于人类思维的扩展和中国戏曲的诞生,使傩由宗教性的活动全面向娱人的文艺形式衍变。宋代,傩从遥远的鬼神、怪兽一下子贴近了民众的生活,于是,傩祭活动中的方相氏、12兽神难寻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将军、门神、判官、土地和灶神等。由于道教、佛教、儒教的影响和人类思维的逐渐提高,傩面具中甚至有了孟姜女、天女娘娘、钟馗等人物。在萍乡,“集千神为一傩,融众教为一庙”的说法也因此而来并逐渐流传。
  在戏剧表演盛行的今天,原始宗教思想的傩意识已经模糊不清甚至逐渐消亡,以至于方相氏执戈扬盾的“戈”和“盾”也不知从何时起在傩祭活动中消失了。但作为宗教艺术的傩面具、傩舞、傩戏等对研究中国的民族史、文化史和民俗史却具有相当的价值。
  铜面具的遗憾和传说
  萍乡流传着关于“铜面具”的传说。据说古时傩面具全为铜制。一千多年前,因“亵渎了神灵”才绝迹,改用樟木雕刻。现民间流传着“大安里的皇帝———轮流做”的歇后语颇有来由。一种说法是指五个傩队为争最后一个铜面具而大打出手,最后由族长调解,五个傩队每年轮流供奉铜制面具。
  张允建说,从岩画和陶器上看,中国新石器时代已有面具的存在。考古发现,最晚到商周时期,铜面具已经流行。秦汉之后,虽然没有实物可得,但文献或图像却记录面具的使用和傩祭是不可分离的。
  遗憾的是,在江西新干以及福建等地出土了一些青铜面具,而在萍乡,文物专家们至今还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傩铜面具。但危远辉说,1973年,他曾在上栗的一农家发现了青铜傩面具,由于当时傩文化研究被文物专家们忽略,所以没有留心。到了上世纪80年代,傩文化研究渐兴,危远辉再次来到这家农户里时,那位农民称,青铜面具已经遗失。危远辉回忆,这尊青铜面具外形如虎,獠牙、虬须刚劲,两耳竖立……
  虽然如此,危远辉等专家一致认为,存放在石洞口的12尊罕见的兽神木质图腾面具,造于图腾傩面具消失和人物傩面具兴起的唐末宋初以前。这12尊发现于赤山镇枫桥村一许姓农家内的兽神面具,也成为探索萍乡傩起源的佐证。
  在明代所建的石洞口傩庙内,记者有幸见到了这12尊兽神面具。端详着这12尊古老而又震撼人心的兽神面具,让所有人感受到古代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巧技艺。历代艺人在对傩的祟信和理解中,将先民们对神灵的偶像崇拜,对鬼魅疠疫的痛恨,通过面具的制作而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记者一行感觉到来自古代先民请神驱鬼的巨大震慑力。
  撩开萍乡傩起源迷雾
  张允建说,《周礼·月令》载:商周时期的傩分为“国傩”和“乡人傩”。“乡人傩”,则是百姓每年正月驱逐鬼疫的活动。所以,至今在萍乡仍然有“驱疫于衙署中及各民户”,所以有“沿门舞”之称。
  那么,萍乡傩是否起源于商周时代?萍乡市文化局陈菲认为,信巫的楚昭王与萍乡傩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专家推断,春秋战国时期楚巫大兴,那时的萍乡也应是楚巫的盛行之地,为后来萍乡傩的兴起延续培育了土壤。
  但危远辉却说,上世纪60年代,他和一些专家急匆匆赶到萍乡彭高镇,因为有一父子俩在河里摸出两个腐蚀的铜疙瘩。这两个铜疙瘩就是震动傩文化研究者的周时期的甬钟。危远辉告诉记者,甬为祭祀用的器皿,这说明萍乡傩祭在周朝时就已存在。危远辉等如获至宝,当即用一些粮票、布票和40元现金的高价将这两个铜甬钟带回萍乡市。萍乡傩的起源由此得到了有力的证据。
  在石洞口傩庙附近,村民杜道生捧出一本老旧的杜氏家谱。家谱上说:“傩自周始,《周礼·夏官·方相氏》也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这些,恰恰印证了萍乡“傩自周始”的时间推断。

[attach]2344[/attach]

[attach]2343[/attach]

[attach]2342[/attach]

[attach]2341[/attach]



  危远辉还说,1972年,萍乡的考古专家们在该市三田谭头发现了建于周代的3万平方米土城,同时还挖出大量的包括傩祭物品在的铜器。这证明早在2700年以前,周代的萍乡已有了城市,同时傩祭活动在当时的萍乡已经存在。到了明朝,萍乡“五里一里将军,十里一傩神(庙)”之谚将傩推进鼎盛时期。据考证,其原因是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洪武元年,立即派安徽籍人氏杜谷珍接任萍乡知州,因时发大疫,杜谷珍是个傩信奉者,因此借傩驱疫遍及萍乡每个村落。到了清代,萍乡县令胥绳武曾用萍乡方言作过一首咏傩诗:“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没个事,我随你去跳傩神”。可见傩祭已成为萍乡官民同乐的文化活动之一。
  “三宝”引八方赞誉
  在傩文化中,傩面具抢占了主体地位,就如那12尊古老的兽神面具一样,众多的傩神面具都被萍乡村民们供奉在傩庙中,在香烟缭绕下,受到村民们的膜拜。傩庙,成为傩面的保管收藏之地。
  萍乡小枧古傩庙穿透了昏黄的阳光,宏伟的气势致使这里的一木一石都显得厚重和神秘。每年,傩神们都会以村民们戴着狰狞的面具为替身从立着一对石狮的庙门前走出。正如其他傩庙一样,这座古傩庙拥有正殿、雨亭、戏台、酒楼等。如今,风雨摧毁了庙前高大的雨亭,戏台前的百子神灯下,广场上依稀漂浮着古傩舞的影子。研究傩庙的陈步忠说,傩庙正殿供奉唐、葛、周及其他傩神,大殿左、右立着的是十八罗汉和二十四诸天神位。像这样占地面积达两千平方米以上的傩庙,萍乡就有40多处。
  研究傩庙的陈步忠说,萍乡傩庙为家庭所有,有的是一户“大姓”所建,而大部分则是几家甚至几十家“小姓”合建共管,萍乡石洞口的《杜氏家谱》、泉陂的《陈氏家谱》、石源的《李氏家谱》等均有记载。
  危远辉说,199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傩学研究会顾问薛若林考察萍乡傩文化时,盛赞“萍乡傩文化三宝俱全,全国少有”。
  不但如此,中央美术学院梁任生教授也说:“江西萍乡傩文化很精彩,其中有的更具人物色彩,也即是以当地百姓形象为依据着力创造的形象。”想必,震撼梁教授的除了傩舞、傩面具和傩庙之外,傩神每逢“出洞”(出行),扫堂(又称扫荡)所带的兵器、用来放置唐、葛、周三大将军面具的傩轿、古朴而又绚丽的傩服,都让梁教授心潮澎湃。
  “活化石”萍乡傩终于迎来了八方赞誉:1991年,萍乡傩参加北京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展,一件3000多年前的石傩兵器和一批古朴豪放的傩舞录像,引得首都观众和各地学者的赞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感叹说:“你们为挖掘抢救古文化做了一件好事”;法国全国艺术委员会主任吉莱姆留言:“看到萍乡的傩文化,好像小孩第一次看到月亮一样新奇”的赞叹……
  古傩面具三成幸存
  赞誉之后,萍乡傩的坎坷命运又使记者陷入了冷思考中。
  保存年代久了,又具有文化底蕴的傩面具和傩庙就成了文物。可不幸的是,历经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一大批珍贵的傩文物遭到劫难。即使有幸被人暗藏的傩面具,又被人们作为驱邪佑民之物深藏家中不肯显露于世。据上世纪80年代末调查统计,萍乡各傩庙中保存的古傩面具有500余件,仅排上乡毛园傩艺术馆就藏有89件,时间最短的也有200多年历史。
  尽管萍乡傩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重视,境内石洞口、小枧、下埠傩庙和下埠德化庵四处傩庙也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最近两三年,众多流散民间和存放在各傩庙的文物仍没躲过文物贩子的眼睛,逃脱不了被偷窃贩卖至海外的厄运。
  在萍乡,古代傩面具都经过了“处土”(雕刻傩面具的艺匠)“开光”(一种传统宗教仪式)后,成了超自然属性的开神、地祗、冥神。但记者了解到,毛园傩艺馆有明初傩面具89件,现无一幸存;荷尧乡镇内的一傩庙存有古傩面具40多件,现也不见踪影;下埠傩庙里的那尊曾进京参展的石傩如今也不知去向。
  为保存这些古物,不少人煞费苦心。该市东源傩庙原有30多件傩面具,护庙人员曾制一架两丈长的楼梯,将面具藏在屋顶阁楼,谁知梁上君子偷技高明,竟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了一部分。另一傩神庙为留住十几件古傩面具,把面具封存在钢筋水泥穴内。这样虽免去了被偷之忧,但这些文物却已难再见天日。有人做过统计,如今大部分古代傩面具已流失废损了,估计幸存的已不到30%。
  更可惜的是,傩庙因无统一的管理组织,使一些地方傩舞失传,一些别致的古傩庙败落被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002年8月,萍乡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发展萍乡古色旅游,建设萍乡“中国傩文化园”,以向全世界展示萍乡傩文化的风采。此前的1998年、2002年萍乡上栗县、湘东区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傩舞之乡”。在上栗赤山石洞口唐代傩庙前,记者看到了古老稚拙、粗犷豪放的傩舞表演。此时,傩神们摇、转、跳、跑的语言形态,逐渐融化在落日的余晖中,回旋的是穿透时光的声声傩锣之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QQ|到手机版|归巢网-萍乡房产云。在这里60秒看懂萍乡房产、萍乡二手房行情! ( 赣ICP备19011011号-1 )

GMT+8, 2024-11-22 01: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