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登录或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的足迹 相关政策 均价计算 高级搜索 楼盘大数据 萍乡社区分布
归巢网 主页 归巢文化 查看内容

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纪念日。

2018-12-27 17:50| 发布者: 归巢资讯| 查看: 1797| 评论: 0

摘要: 刘春华,是拥有中国画坛百杰称号的国家一级美术师,原名刘成华。1968年,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首次出版印刷时,将署名弄错成刘春华,故改名为刘春华。1967年,这个来自东北松嫩平原一户普通农家、年仅23岁的青年,可 ...
       刘春华,是拥有中国画坛百杰称号的国家一级美术师,原名刘成华。1968年,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首次出版印刷时,将署名弄错成刘春华,故改名为刘春华。1967年,这个来自东北松嫩平原一户普通农家、年仅23岁的青年,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辉煌的人生,将起始于毛主席的安源之路。

  ◆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作者刘春华
  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起始于安源
  安源,位于湘赣边界江西萍乡城南六公里处的小山窝。1889年,清末邮传大臣、官商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引进外资和西方先进采矿技术,在这里创办安源煤矿、修建株萍铁路。安源煤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十大厂矿之一,当时大名鼎鼎的汉冶萍公司,就是安源煤矿的直属总司。
  尽管当时安源的生产技术非常先进,煤炭生产却呈现畸形的繁华景象图片学区划分。当时,汇集在此的万余名矿工深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少年进碳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这就是当时工人悲惨生活的写照。
 
  不拿枪支就会戴镣铐。
  据统计,从1901年到1919年,安源路况工人为反抗压迫和剥削,先后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斗争,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各地相继成立劳动组合分部,毛泽东任湖南分部主任。他把眼光放在了安源这块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上。
  这年秋,年仅28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安源,在此开始他的革命实践。尔后,至1930年9月,他先后八次来到安源。据说,毛泽东第一次穿着长衫布鞋下矿井,结果被群嘲,说他是教书先生,吃不得苦,没有一个人搭理他。社会隔膜的存在使毛泽东在精神上感到苦恼不已。显然,这种隔阂并不利于着手工作。
  第二次,毛泽东一进小镇,就脱去长衫,换上一身脏衣服,戴上草帽、穿上草鞋,悄悄住进八方井44号一个工人聚居地。他进工棚,和工人促膝谈心,宣传革命道理,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一片。

  ◆ 毛泽东和工人们促膝谈心
  随后,他与刘少奇、李立三等成功组织并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安源当时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大本营、工人运动的发祥地。
  在历时十年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和第一个工会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在工人看来,加入俱乐部成了身份的象征,就连路矿当局都感叹“萍矿之命脉,已操俱乐部之手”。
  在这里,矿区秩序由工人纠察队维护,军警不得干涉,工人成立路矿支部和裁判委员会,实行司法独立,进行社会主义的各种实验。安源,俨然成为了中国的“小莫斯科”。
  若干年后,毛泽东还亲自在安源主持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爆发了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在这场持续十年的安源工人运动中,先后有5千名路矿工人投身革命洪流,跟着毛泽东奔向井冈山。
 
  孩子们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毛主席”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地结局。
  事实证明,毛泽东在安源的实践成果是显著的,他领导的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的作用,无可估量。
  正因如此,1966年7月,经周恩来批准,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根据展览的总体设计,需要创作一幅反映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组织开展工运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油画。
  当时,还是中央工艺美院学生的刘春华,临时顶替另外一名同学,被派到安源体验生活。据刘春华回忆:“展览会一共定了七个创作题目,由于我去得晚,别人已经挑完了,剩给我的是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这个主题。”
  来到安源,刘春华马不停蹄地参观安源路矿,搜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文章、诗词。他和创作队伍们一起访问当年参加大罢工的老工人和秋收起义的老战士,了解毛泽东多次来安源的情况。临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照片,反复琢磨研究,最终形成了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中毛主席的丰满形象。

  ◆ 青年时期的刘春华在安源体验生活
  刘春华后来回忆道:“如何体现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这个形象呢?首先,它要是动态的。有个说法,从萍乡到安源,主席是走着去的。萍乡到安源这个路,我反反复复走过好几次,走的过程中,一边看风景一边脑子在想,在路上忽然想起画‘走’的环节。”
  “在动态处理上,稍稍扬起的头和稍稍扭转的颈部,表现毛泽东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紧握的左手,表现毛泽东争取解放全国人民的必胜信念;右手挟一把雨伞,说明毛泽东风里来,雨里去,为革命不辞辛苦……”
  另外,据刘春华考证,在湖南、江西,大多数人出门,不管雨天、晴天,都会带着雨伞,因为雨多,当时这一代人所常用的雨伞,就是那种红色的油纸伞。
  经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刘春华的构思基本形成了。作画时,刘春华把重点放在描绘毛主席的面部表情和神态上——坚毅的脸庞,沉稳的步伐;在构图安排上,毛泽东居于画面当中,背景的上方朝霞滚滚,下方则乱云飞渡。秋风吹拂着他的长发,吹动他的长袍,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就这样,刘春华画出了《毛主席去安源》的第一张草图,草图完成后,一有机会,他就把草图拿给家附近的小孩看,当孩子们看后一下喊出“这是毛主席”时,刘春华长长舒出了一口气。
 
  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油画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展览会上一经展出,立即引起轰动。当时,文艺活动很受群众欢迎,人们一听说举办展览,都蜂拥而至。《毛主席去安源》前挤满了人,大家在这幅高2.2米、宽1.8米的油画面前流连忘返,有的观众甚至还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前后两年时间,参观的人数就达到了几百万。这幅画也被评为建国以来唯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的美术作品。

  ◆ 1968年,清华美院展出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1968年,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成立47周年献礼,有关部门决定将《毛主席去安源》印刷成彩色单页。就这样,1968年7月1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都不同寻常地刊发了这幅作品。同日,这幅油画作品还被印刷成彩色单页,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赠送。全国许多省市的报纸,也纷纷随报赠送。
  事实上,刘春华本名刘成华,因为展览会的人误报,仅一字之差,印刷机一开印,几十万张印刷品上的作者署名,全部阴差阳错变成了刘春华。
  《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的公开出版发行,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大批信件和汇款纷至沓来,很多人要求刘春华帮他们购买《毛主席去安源》的印刷品。由于名字不对,汇款取不出来,刘春华每天都要拿着一摞汇款单去学校的办公室盖章,办公室的老师干脆给他办了个刘春华的学生证。毕业之后,又因为刘春华的名气太大了,变成他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了。
  据统计,至1972年,全国出版部门共印刷毛主席去安源油画9亿多张,相当于当时中国人口的总和,创造了中国油画的奇迹,成为世界绘画史上印刷发行量最大的一幅作品。据说,当年周恩来总理住所唯一的一幅绘画作品,便是该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QQ|到手机版|归巢网-萍乡二手房云营中心。今日行情、成交行情、云推荐。 ( 赣ICP备19011011号-1 )

GMT+8, 2024-5-3 20:41 , Processed in 0.2080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