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位于赣西湘东,准确地说是江西省的“西大门(靠大有)(靠大有)(靠大有)(靠大有)”,一座有着“江南煤城”之称的城市,是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而且有着光荣的历史;但我一路上却晕晕乎乎地以为此行是要去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之地呢。 到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江西萍乡市,就是安源煤矿的所在地,是自己曾经唱过的那个“家住安源萍水头……”,老人家曾在这儿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手握一把雨伞的那一幅鼓舞了一代人的巨幅油画,至今历历在目。 当地朋友告诉我,萍乡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除了安阳煤矿,还有一条承载着萍乡千年记忆的老街,叫做“南正街”,代表着萍乡最深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街里那座文庙,是全国兴建较早的孔庙,年代仅晚于山东曲阜的孔庙,只是现在“南正街”正在改造,老房子都拆了。 “啊?都拆了?”,“是的,拆旧建新的南正街,应该快建好了;我带你去看看吧”。朋友开车带我来到改建中的“南正街”,不等朋友把车停好,我已迫不及待地独自走过了萍水河上的风雨廊桥,只见沿河新建的一座座白墙黑瓦、翘角飞檐的仿古建筑鳞次节比。 年关将至,“寻味乡愁,走进南正街”第一届新春庙会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我看到“南正街”里有许多工作人员在忙碌着张灯结彩,便上前打听:“麻烦问一下,孔庙在哪儿?”,“向左拐就是了!”。 我按着工作人员的指点朝左往前走,心中暗自庆幸,看来孔庙没被拆。走过商业街,远远地就看见了高大雄伟的棂星门;“棂星门”意为尊孔如尊天,是彰显孔子地位的建筑,在其他地方的孔庙中已经几乎见不到了,没想到萍乡竟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棂星门”的后面便是孔庙,门前架着许多脚手架,一看便知道是在维修。据说萍乡的这座孔庙,始建于唐代武德年间,曾经过8次迁移建造,重建于此地的时间是在清代雍正十二年。 维修中的孔庙并不对外开放,但也无人把守,我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大成殿前很空旷,石阶上斑驳的石雕吸引了我,虽然饱经风雨侵蚀的石雕已有些模糊,我想应该是鲤鱼跳龙门,寓意拼搏向上吧。  朋友停好车赶来孔庙找我,他告诉我,当地凡有小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父母往往都会牵着稚童来孔庙朝拜,感受文风,以增灵性,然后再把孩子送到附近的萍乡小学去读书。 孔庙是萍乡人心中的文化圣地,承载了一代代萍乡人的文化记忆。难怪萍乡文人辈出,被称为“硕儒鸿生之地”,这与萍乡人敬重孔庙不无关系。 虽然维修中拆除了许多物件,但细细观察,仍不难看出孔庙集历史、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于一体,俨然是一座古老的博物馆。  大成殿内设有孔子彩塑神像。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是首创私学之人,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倡导“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学习风范,被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共奉为“先圣先师”。 萍乡孔庙也叫文庙、学宫,从唐代至清末开始,许多地方的孔庙便庙学兼之了,有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左学右庙,还有中庙左右学、中庙周学等等。 庙学合一 ,使萍乡历代文人学者在孔庙接受了儒学的熏陶,尊经读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出了不同层次的人才,使得萍乡这个小地方出了很多的历史名人。 “明伦堂”,这是一块由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亲笔题写的匾额,说明朱熹曾来此讲过学,不难想像他当年在萍乡讲学时的情形,小城一定是群贤毕至,名士满堂。 据介绍,萍乡孔庙是中国已知的22座孔庙中兴建较早的一座,是江西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庙,也是萍乡唯一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 这次萍乡“南正街”的拆旧建新改造力度很大,老街上的老房子几乎全部拆掉了,古老的孔庙也正在进行东、西厢房、明伦堂、文物库房的重新修缮,听说要到今年五月底竣工。 这一对吉象石雕在寻常建筑中绝难见到,不知它历经了多少风风雨雨,至今仍挺立在杂乱的孔庙中,这精美地石兽,不知迎来送往过多少读书人。 走出孔庙,我发现门外瓦砾之中横卧着一只石兽,模样已经破损的面目全非了,但当我走上前把镜头对准它时,却似乎隐约听见了低沉的呻吟,它是不舍,还是在期盼着什么? 一座古老的建筑群,穿越辗转变迁的世事沧桑,传承国人两千年未曾断绝的求知渴望。就像孔庙广场前的这座萍乡老城墙中的禹门,从战争炮火中留存下来,留存着萍乡人坚执的信念。 【作者简介】三姐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旅行家。 |
|到手机版|归巢网-萍乡房产云。在这里60秒看懂萍乡房产、萍乡二手房行情! ( 赣ICP备19011011号-1 )
GMT+8, 2024-11-22 01: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