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登录或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的足迹 房产交易税计算 房贷计算 均价计算 高级搜索 楼盘大数据 萍乡社区分布
归巢网 主页 归巢文化 查看内容

作为地道的萍乡人,一定要知道萍乡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座古城

2016-5-6 00:50| 发布者: 归巢资讯| 查看: 2877| 评论: 0

摘要: 不久的将来,当你从萍乡高铁站出来,一眼望去,只见一碧清水,水鸟翔集,小舟荡漾,清风拂柳,采莲女唱着欢快的歌曲,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在碧绿丛中……仿佛回归到了悠远的古代。这不是个梦,这是萍乡市政府投 ...

不久的将来,当你从萍乡高铁站出来,一眼望去,只见一碧清水,水鸟翔集,小舟荡漾,清风拂柳,采莲女唱着欢快的歌曲,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在碧绿丛中……仿佛回归到了悠远的古代。这不是个梦,这是萍乡市政府投资45亿元打造的田中湿地公园。


  为什么把田中湿地公园打造成古代模样?这与萍乡悠远的历史有关。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历史上,萍乡境内曾经建过三座古城,这三座古城的变迁,把萍乡从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带到了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再到近代工业社会,可以说,三座萍乡古城遗址见证了萍乡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一城田中古城:
一座百越文化背景的古城

     1977 年,萍乡市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江西萍乡市区北面约 4 公里处发现了三田古城遗址。 城址建在萍乡市经济开发区田中管理处下辖的田中村东北约 1200 米的一座低矮土岭上。城址北依山坡,东邻萍水(又称萍乡河),南部有几处起伏的低丘,西面是开阔的平地。古城周边有三个自然村,分别称为土城坳上、土城坳下和何家圳。


  城址平面略呈梯形,东墙和西墙大致为南北走向、南墙和北墙大致呈东西走向,东墙长约 160 米、南墙长约 240 米、西墙长约 154 米、北墙长约 223 米,周长约 777 米,面积约 4万平方米。城垣之内发现的陶器大部分是印纹硬陶,同时有夹砂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可辨器形者均系城址内、外采集所得。器类有鬲、鼎、釜、罐等。


  2009 年当地文物部门专门邀请中科院考古所唐际根博士对三田古城进行了勘察,可惜城内文化层已被严重破坏,唯一的地层资料是古城西墙和北墙的墙体解剖。解剖表明,三田古城的城墙是直接建在平地之上的。 西城墙的墙体内夯层中曾采取到若干陶片。有断代价值的仅 2 片,一片为素面的硬陶片,很薄。另一片也是硬陶片,上面饰有方卷云雷纹。 根据以往江西地区印纹硬陶的发现情况, 这 2 片陶片的年代可能不会晚于商代晚期 。



  与三田古城年代相关的另一类考古证据,便是古城内外出土的各种文物标本。比如:三田古城出土的 AI 铜矛与湖南祁东小米山所出铜矛形制基本相同。研究者大都认为祁东小米山墓葬的年代为春秋晚期。三田古城发现的残铜镞两翼张开,铤部特征与湖南衡阳县赤石春秋墓中的铜镞接近。三田古城出土的 2 件陶鬲足。上粗下略细,平足根。与江陵雨台山出土的春秋晚期楚墓所出陶鬲相似。参照江西境内其他考古遗址中的材料,三田古城所见的方卷云雷纹、绳纹、方格纹、米字纹、菱形凸块纹、回字对角填线纹等,都流行于商末周初——春秋时期。由此推断,三田古城始建年代应该是商晚期,废弃年代应在春秋晚期。


  什么原因使得这座历史悠久的百越古城在春秋晚期“毁于一旦”呢?


  检视三田古城出土文物的类别不难发现,该城是历经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长期繁荣之后,于春秋晚期突然被废的。古城内出土的青铜器几乎全是兵器,包括铜矛、铜镞等。这些兵器是否与城址的废弃有关?考虑到三田古城被毁与楚文化南侵的时间(春秋晚期)刚好吻合,三田古城很可能正是春秋晚期楚国南侵百越的历史见证。 楚国对位于萍乡境内的越族, 采取的似乎也是武力征服的手段,与其北向中原争霸没有不同。


      萍乡的设置,始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宝鼎二年(吴主孙皓年号)。清康熙版和同治版《萍乡县志》均谓萍乡之得名,与春秋时楚昭王在此地“获萍实”有关。而恰好这个“获萍实”时间又与考古资料推断古城废弃年代相吻合,故此,若文献关于楚昭王在萍乡“获萍实”的记载确为史实,则意味着楚国势力在楚昭王时期可能已进至株洲—萍乡一线。萍实说得名,很可能存在,当然这仅仅是根据文献作出的推断,还需要考古材料的支持和认定。

第二城芦溪古城:
以萍乡命名的古县城

  根据史料记载,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以及萍乡博物馆多年的考证,芦溪古城位于今芦溪县古城村。古城大致呈椭园形,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含城墙)。其中长约450米,宽约330米。城墙的墙体宽(基础部)18-20米(城墙毁塌后,局部墙段宽达30米)。


  芦溪古城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


  我们都喜欢看《三国演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妄图称帝;刘备联合孙权抗曹,使天下各分其一。但到头来仍旧是“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萍乡则在三国东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将豫章郡、庐陵郡、长沙郡部分地区划出另立安成郡,设立萍乡县,与宜春、永新、安城、新喻,平都等县同归安成郡管辖。一是为了适应割据,加强抗晋需要,能够有效应对中原西晋政权(其时蜀国已亡,曹魏政权也已经于公元265年被司马氏攫取,我国历史进入了事实上的西晋时期),调整行政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二是加强湘赣中部陆路以及袁水流域交通的控制。因此,把萍乡县的行政机构设在今芦溪的古岗村。县址选在芦溪(同治版[萍乡县志]、康熙版[萍乡县志])都有记载。芦溪古城作为萍乡县城,使用至唐初。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当时县令唐萼将萍乡县城迁到今萍水河边凤凰池一带。


  总结建县之初到县城西迁前后353年历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其一、现存芦溪古城轮廓清晰、城墙保存尚好,其占地面积布局选址等各方面均体现了中国南方汉唐时期地方县级小城的典型风格。


  其二、在芦溪设立萍乡县是弱小的东吴为应对中原强大的西晋政权进犯,古城城墙及三国古地面遗存为研究萍乡故存的历史概貌提供了可靠第一手资料,也为现代萍乡人凭吊古城提供了确切的地点。


       其三,芦溪古城废弃之后,成为后人参观游览之地。在考古调查中发现了“莲花台”的遗址,遗址周边有肥沃的水田,据当地民众回忆这些水田当时种植的是莲花,由此专家推断,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芦溪任职期间,可能曾游步古城,站在残断的城墙上赏荷,写过[爱莲说]这一著名篇章,为世人留下了“出污泥而不染”的千古佳句,成为芦溪古城文化独特的内涵。


第三城凤凰池古城:
激情演绎近代工业故事

    初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由知县唐萼主持县城西迁。


      关于县城迁萍乡,芦溪人至今仍愤愤不平,他们说,这是萍乡人“耍赖”才造成的。据传,唐萼议迁县时,芦溪人不同意,唐萼就想了个主意,拿两地相等量的土来称,看谁的土重,县城放在土重的地方。芦溪人老实,随地取了一点土。萍乡人“狡猾”,在土里掺了铁砂。结果两种土一称,萍乡的土更重,县城迁至萍乡。


       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筑土城墙,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建筑砖城墙,城墙长918丈5尺、高1丈、阔9尺。城墙开辟四门,东向称来阳门、南向称达秀门、西向称连湘门、北向称通楚门;并开设小西门,便利民众往来;东南方向加设三道小门,为民众挑水通道称水门;孔庙前又开辟禹门,镌刻门额,设立木栏并种植桃李,寓意桃李天下,以振文风。


  清代,多位知县修建城墙,直至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最后一次修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便于老百姓逃难,政府忍痛摧毁城墙,仅余下禹门保存至今。


  萍乡城址的迁移,最重要的是加快了萍乡近代化进程。1898年3月22日,萍乡东南6公里处的安源山里,传出了第一声惊天动地的炮声,鸟兽吓得东奔西跑。这声开山炮,不是一般意义的炸山石、或者小煤井的放炮声,而是萍乡近代工业的第一声炮响,从此萍乡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


  硝烟刚刚散去,人们开始工作了,矿长张赞宸、机矿处长李寿铨和洋工程师赖伦来到工地上,赖伦把图纸展开,这里指指、那里点点,说:“这里是东平巷,这儿是西平巷,这儿是六方井,这儿是八方井,这里安放井筒,这是绞车房,这儿建大洗煤台、小洗煤台、电厂、砖厂、土炉、洋炉、制造厂、打风房、火车站、机修厂、总局、总机房……”人们推的推、拉的拉,蚂蚁搬家一般把物资运往安源……9年的风霜雨露,终于在这大山里成就了中国第一大机矿的梦想:煤炭从深山里采出来,经了电机车拖运,经过洗煤台的洗选进入洋炉练成焦炭,装进火车运往汉阳铁厂,火车粗重的吼叫和着工人上下班的汽笛声震荡在安源的天空……从此萍乡不再是不紧不慢的节拍,人们不再跟随在老牛背后踏着老牛脚印蹒跚,萍乡已经进入大工业时代,他们的脚步在与火车竞跑。


  萍乡煤矿的兴建,加快了萍乡城市化进程。首先,从安源由一个小山村变成一座近代化都市来看,人口明显增加了。张振初先生在《安源轶事》一文中说:“历史上俗称地小人多的安源,面积仅2平方公里,颇有名气的街道就有7条。民国初年拥有商店数百家,官方称人口达8万,有人戏称为‘小上海’”。


  以后随着时代的变革,人口有增有减,但总体在50余万人上下,到1949年共有人口563940人。由此可见萍乡煤矿开办对萍乡城市人口的贡献率有多高。


  如今的萍乡,有三县两区,国土面积3823.99平方公里,人口197.47万人(2015年4月),城市面积超过了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0万,已经进入中等城市之列。翘首展望萍城,美不胜收,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车如流、人接踵,货物琳琅满目,是赣西一颗瑰丽的明珠。(李小建   邹松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QQ|到手机版|归巢网-萍乡房产云。在这里60秒看懂萍乡房产、萍乡二手房行情! ( 赣ICP备19011011号-1 )

GMT+8, 2024-11-22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